|您好,欢迎来到黑龙江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

新型网络犯罪的典型特征及防治路径

2024-11-14

传统的网络犯罪形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更迭发生嬗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犯罪活动的新型网络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着网络安全,对国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害。也即,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哺育与促使了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网络代际更迭为传统犯罪行为开辟了新的渠道和领域、犯罪方法不断翻新、传统犯罪结构亦随之变异,以网络空间本身为犯罪的新型网络犯罪逐渐成为犯罪主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例如,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社会秩序和法益的严重侵害。为此,网络犯罪治理模式理应因势而变,实现对新型网络犯罪的精准打击,以回应社会对于新型网络犯罪的防治诉求。




新型网络犯罪的特征概括



结合新型网络犯罪的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发现该类犯罪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犯罪行为的智能化、复杂化。新型网络犯罪最本质、最鲜明之特征就在于此。互联网Web3.0阶段特征就是人工智能、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的构建,使得新型网络犯罪不断获益于大数据、算法、算力等技术手段。可以认为,网络化赋予了传统犯罪新的面貌,使得当下的网络犯罪逐渐褪去Web1.0和Web2.0时代的鲜明物理性,而披上智能化的外衣,呈现智能化、复杂化的趋势。
二是犯罪主体的多元化。受益于网络设备易获取性和接入网络的便捷性,导致行为人可以很轻易地实施网络犯罪行为,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行为主体范围,降低了实施网络犯罪行为难度,很多非专业人员都可能成为新型网络犯罪的帮助者。同时,由于网络运营管理单位处理或使用其所搜集、储存和运用的相关网络信息,单位也成了新型网络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主体。
三是犯罪后果持续频发、危害性更重。一方面,因为网络空间本身所具备的即时性、便利性等特点,网络犯罪的危害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覆盖到很广的区域,短时间内再犯罪的条件更加成熟,可以实施次数更多、规模更大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网络犯罪所侵犯的法益远比传统犯罪更多,包括在虚拟空间中的合法权益、网络空间秩序都会受到侵害。




防治新型网络犯罪的实践路径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作为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治理工程,遏制新型网络犯罪不能仅靠刑法的事后规制效能。治理传统网络犯罪的模式和理论架构被新型网络犯罪逐渐侵蚀,其只能对传统的以网络为工具和对象的犯罪进行有效应对,为针对性解决新型网络犯罪的治理难题,实现对新型网络犯罪的齐抓共管,应当从国内治理视角出发,结合本国社会治理体系,构建起一套多方位、全覆盖的综合治理体系。

第一,防治新型网络犯罪应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防治新型网络犯罪的目标是协同推进网络安全与网络发展,让网络犯罪治理果实普惠国民。在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新征程上,必须统筹安全和发展、坚持二元并重的推进理念,以维护新时代网络环境的安全,保障网络整体向前发展,以网络环境的时代发展红利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处理好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与促进网络技术发展的统一关系。
第二,防治新型网络犯罪应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对于形态各异的新型网络犯罪,在立法层面,要积极推进网络法律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前预防、加以规制,不断完善规制网络犯罪的法律体系,促进各部门法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司法实践层面,要总结新型网络犯罪的典型特征和突出问题,明确审查要求,强化司法指引,促成程序之间的无缝衔接,并加强网络法治宣传。
第三,防治新型网络犯罪应保持高压态势。为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思想上要认识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形成正确良好的网络意识,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实践中要加强网络违法犯罪监控和查处能力,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以实际行动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
第四,防治新型网络犯罪应注重久久为功。一方面,新型网络犯罪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环境滋生的复杂产物,是社会治理的难题与关键,其独有的犯罪特性使得攻防对抗加剧升级。另一方面,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反诈识别能力有待提高,面对欺骗性强、隐蔽度高且花样百出的犯罪手段防不胜防。因此,打击网络犯罪绝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打了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狠抓不放、常抓不懈。
第五,防治新型网络犯罪应坚持联动共治。打击新型网络犯罪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充分发挥司法办案职能,统筹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协同推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弥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
滚石上山,闯关夺隘。新型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网络治理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治理道路,需改进传统网络犯罪治理模式,对高技术性、产业链化的新型网络犯罪采取联合共管、多维度治理,进一步完善网络时代下犯罪治理模式,以保护网络社会安全。如此,方能让人民群众在建设网络强国的新征程中获得更多安全感、幸福感。



联系我们

  •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51号
  • 联系邮箱:work@hljcsia.org.cn
  • 个人会员注册
  • 单位会员注册
  • 个人会员登录
  • 单位会员登录